机械工程学院办学始于1973年,是南通职业大学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厚德远志、格物致知”的校训,遵循先贤张謇先生“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教育思想,坚持“根植南通、服务南通”的办学思路,以学生为本,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是南通市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副秘书长单位,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南通市模具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单位,学院团总支荣获“南通市五四红旗团总支”。
学院专业建设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现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工业设计等7个专业,拥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个专业群。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为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国家重点专业、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学团队、智能制造教学团队、快速成型与控制教学团队是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数控机床运行与编程加工》和《机械制造工艺编制及实施》等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现代企业车间管理》等教材被评为 “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教改成果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学生毕业设计多次获省优秀毕业设计一、二、三等奖。
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2名,其中,教授8人,博士10人,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占6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95%以上,青年教师均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现有全国技术能手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工匠1人,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1人、(第三层次)中青年科技带头人1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南通市高校青年教学名师2人, 江苏省“226工程”(第三层次)中青年科技带头人1人。青年教师在江苏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微课大赛和力学教学竞赛中屡获一、二、三等奖。
学院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淮阴工学院、江苏省通州中专分别合作开展专本“3+2”分段培养和中高职“3+3”分段培养,学生专本转段考试通过率达99.8%,毕业生“专转本”考试上线率、录取率及高分考生人数一直位居全校前列,架立了中职、专科、本科互联互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在挑战杯、全国机械设计大赛、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互联网+”创业大赛、省机器人大赛等各类赛事中成绩优异。学院重视对外交流合作,每年培养纳米比亚留学生10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学设备总投入4000余万元,仅工业机器人实训室一期投入已达950万元。现有电工基础实训室、PLC控制实训室、模块化生产系统安装与调试实训室、柔性制造系统安装与调试实训室、机器人综合实训室等共享型实训室,建有南通地区首家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考点,可实施装备制造类多个工种的中、高级国家技能人才鉴定,学生技能证书获证率达到99.8%。
学院秉承学校“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课堂与车间、科研与生产、实习与就业、培训与工种、老师与师傅、校长与厂长”八个对接的理念,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上世纪80年代学校实施的“早期挂钩、定向推荐”模式,被誉为我国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第一单”。近年来先后与金光集团、中天钢铁、中冶集团、江苏王子制纸、通富微电、神马电力、立讯精密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企业教师工作站,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建有江苏省肖轶技能大师工作室、南通市数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南通市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数控机床加工精度重点实验室、南通市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9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在企业担任技术顾问、评审专家,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拥有超快激光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承担了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科技攻关项目40多项,在Nanoscale、Appl. Phys. Lett、Adv. Funct. Mater、中国科学、中国机械工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国激光、复合材料学报、农业机械工程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30多件。
新时代、新征程、新发展,机械工程学院将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统揽,着力加强学院党的建设,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着力推进“双高”建设,与时俱进、不断进取、努力开拓高职教育教学新局面。